第十六章:节日前的忙碌氛围
16.1 节日将至的消息
晨曦初破,淡金色的光辉宛如一层薄纱,轻柔地洒落在桃源村。这座平日里宁静祥和的小村庄,此刻在微光的轻抚下,仿若被唤醒的精灵,渐渐有了生气。村口那棵古老的槐树,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,静静地伫立在那里,见证着村庄的每一个清晨。树下,一群早起的村民已自发聚集,他们或是打着太极,动作行云流水;或是活动着筋骨,相互交流着养生心得。和往常一样,这是属于他们的晨练时光,也是一天中闲话家常的好时候。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,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邮递员小李骑着车,风驰电掣般朝着人群驶来。车后座上驮着的邮包鼓鼓囊囊,装满了来自外界的消息。“大家早上好啊!”小李人还未到,热情的问候声便已传来。他熟练地将车停稳,从车上一跃而下,迅速从邮包里掏出一叠报纸和信件,开始分发给村民们。
分发过程中,小李像是想起了什么,顺口说道:“我刚从镇上过来,听广播说,再过几天就是咱们这儿的重要节日啦!” 这消息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层层涟漪。原本还在悠闲交谈的村民们,一下子来了精神。
“真的吗?这么快!”王大爷惊讶地挑了挑眉,原本就矍铄的眼神中,此刻更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,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内心的激动。
“可不是嘛,时间过得可真快!”张婶附和着,眼中满是期待。她微微眯起眼睛,像是陷入了回忆,“我记得去年过节,咱们村里可热闹了,不知道今年咋样。”
一时间,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。有的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往年节日的传统习俗,从祭祀祖先的庄重仪式,到邻里间互赠美食的温馨场景,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就在昨天;有的则分享着去年过节时发生的趣事,说到开心处,引得众人哈哈大笑。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,他们在人群中像欢快的小鹿般跑来跑去,叽叽喳喳地询问着节日的各种活动,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整个村口,此刻洋溢着浓浓的喜悦氛围,仿佛被节日的喜庆提前笼罩。
16.2 集市采购的热潮
得知节日即将到来的消息后,村民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,纷纷行动起来,如潮水般涌向集市。集市,这个平日里就热闹非凡的地方,此刻更是人满为患。一踏入集市,各种嘈杂的声音便扑面而来,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。
在服装摊位前,五颜六色的新衣挂满了衣架,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动,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,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挑选。李婶在摊位前徘徊许久,终于拿起一件红色的棉袄,在自己身上比划着。这件棉袄的颜色鲜艳夺目,款式也十分新颖,李婶一眼就看中了。她笑着问摊主:“老板,这件衣服多少钱?我想给我家闺女买一件。”
摊主是个精明的生意人,见李婶对衣服爱不释手,立刻热情地介绍道:“这件衣服质量可好了,您瞧瞧这做工,多精细啊!每一针每一线都是精心缝制的。而且这颜色,正得很,您闺女穿上,保准像个小太阳,光彩照人。看您诚心要,给您便宜点,一百二。”
李婶听了,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,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。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,觉得这价格有点贵。于是,她开始和摊主讨价还价:“太贵了,便宜点吧,八十!”摊主一听,连忙摆手:“哎呀,大妈,您这砍价也太狠了吧。这衣服进价都不止八十呢,您再加点。”两人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,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,最终以一百元成交。李婶满意地拿着衣服,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,继续逛向下一个摊位。
美食摊位前更是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各种美食的香气四溢,弥漫在整个集市上空,让人垂涎欲滴。烤鸭、烧鸡色泽金黄,油亮的外皮泛着诱人的光泽;糕点则造型精美,有的像盛开的花朵,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,让人不忍下口。赵大叔站在糕点摊前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刚出炉的月饼。月饼散发着阵阵香甜的气息,那熟悉的味道勾起了他对节日的美好回忆。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两斤:“过节了,孩子们都爱吃这个,买回去给他们尝尝。”
除了食物和衣物,集市上还有各种精美的装饰品。五彩的灯笼高高挂起,红色的绸带随风飘舞,喜庆的对联、漂亮的剪纸摆满了摊位,让整个集市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息。村民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,手中的购物袋越来越鼓。他们一边挑选着心仪的物品,一边和摊主们闲聊着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集市里,他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,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。
16.3 家中的清扫整理
从集市满载而归后,村民们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家中的清扫整理工作中。大家手持扫帚、抹布等清洁工具,对屋内屋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扫除。在他们看来,节日是新的开始,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,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。
在老王家,老王和儿子小明正拿着扫帚,认真地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和灰尘。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勾勒出父子俩忙碌的身影。老王一边扫,一边对小明说:“儿子,扫干净点,过节了,家里要干干净净的,图个吉利。”小明一边点头应道:“知道了,爸。”一边更加用力地挥动着扫帚。父子俩齐心协力,配合默契,不一会儿,院子里的落叶和灰尘便被清扫得干干净净。地面被扫得一尘不染,阳光洒在上面,反射出淡淡的光芒。
屋内,王婶和女儿小红正在擦拭家具。王婶用湿布仔细地擦拭着桌子,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。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,仿佛在擦拭一件珍贵的宝物。小红则拿着鸡毛掸子,清扫着墙上的灰尘。她个子小,够不着高处,便搬来凳子,站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清扫着。她们还将家里的杂物进行了整理,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,把有用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。原本略显杂乱的房间,在母女俩的努力下,变得整洁有序,温馨舒适。
孩子们也积极地参与到清扫工作中。他们虽然年纪小,但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。有的帮忙递工具,小小的身影在大人之间穿梭,忙得不亦乐乎;有的负责整理玩具,将散落一地的玩具分类整理,放进箱子里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,为节日增添了一份活力。
经过一天的努力,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。窗户明亮干净,能清晰地映出人影;家具摆放整齐,散发着淡淡的光泽;地面光洁如镜,仿佛能照出人的灵魂。整个村庄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,仿佛被一层温暖的光芒所笼罩。
16.4 手工制作的温馨
清扫工作结束后,便是充满温馨的手工制作环节。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,妇女们围坐在一起,开始制作节日特色美食。她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,手中的动作熟练而优雅,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。
张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,她熟练地***面团,不一会儿,面团就在她手中变得光滑细腻,仿佛有了生命一般。她拿起一小块面团,用灵巧的手指轻轻捏着,不一会儿,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便出现在她手中。小兔子的耳朵长长的,眼睛红红的,仿佛在欢快地跳跃着。旁边的年轻媳妇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,向张奶奶请教制作技巧。
张奶奶微笑着,耐心地指导着:“捏的时候要注意形状,先把耳朵捏出来,再慢慢调整身体的比例。手指要轻轻用力,注意力度的均匀……”在张奶奶的指导下,年轻媳妇们也逐渐掌握了技巧,做出了一个个可爱的面团造型。有的是胖乎乎的小猪,有的是机灵的小猴子,每一个都充满了童趣。
这边,几位妇女正在制作节日传统的糯米糕。她们将糯米粉、白糖、红枣等食材混合在一起,搅拌均匀。糯米粉的香气、白糖的甜味和红枣的果香相互交融,弥漫在空气中,让人垂涎欲滴。她们将搅拌好的食材放入蒸笼中蒸熟,不一会儿,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,引得周围的人纷纷驻足观望。
老人们则坐在一旁,编织着精美的竹篮。他们手中的竹条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,经过他们的巧手编织,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竹篮。竹篮上还装饰着各种图案,有的是吉祥的云彩,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祥和;有的是寓意丰收的麦穗,寄托着对来年丰收的期盼。这些图案饱***老人们对节日的美好祝愿,也传承着古老的技艺。
年轻人也围坐在老人身边,跟着学习编织技巧。他们一边认真地听着老人的讲解,一边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编织。虽然一开始手法生疏,竹条在他们手中总是不听使唤,但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,他们逐渐掌握了要领,编织出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竹篮。这种手工制作的过程,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,也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。大家在欢声笑语中,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温暖的人情味儿。
16.5 邻里间的互帮互助
随着节日的临近,村里的氛围愈发浓厚,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在桃源村,邻里之间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,大家相互关心、相互帮助,亲如一家。
孤寡老人李大爷家的房屋年久失修,每逢下雨天,屋顶就会漏水。这让李大爷十分苦恼,但他年纪大了,又没有子女在身边,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村里的几个壮劳力主动来到李大爷家,帮忙修缮房屋。他们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人,大家齐心协力,要为李大爷解决这个难题。
他们爬上屋顶,仔细检查瓦片的破损情况。屋顶又高又陡,十分危险,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。他们将损坏的瓦片一一更换,有的瓦片已经破碎不堪,需要小心翼翼地取下,再换上新的瓦片。在修缮过程中,大家分工明确,有的递工具,有的搬材料,虽然天气炎热,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,但没有一个人喊累。经过一天的努力,李大爷家的屋顶终于修缮好了。看着焕然一新的屋顶,李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:“谢谢你们啊,孩子们,要不是你们帮忙,我这老头子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。”
在制作美食方面,心灵手巧的张婶主动来到新手刘婶家,教她制作节日特色的糖酥饼。张婶详细地讲解着制作步骤,从和面、醒面到调馅、烤制,每一个环节都耐心指导。她一边说,一边示范,刘婶则在一旁认真地学习着,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。张婶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,直到刘婶完全明白为止。在张婶的指导下,刘婶成功地做出了美味的糖酥饼。糖酥饼色泽金黄,香气扑鼻,咬一口,酥脆可口。刘婶开心地说:“张婶,多亏了你教我,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做呢。”
孩子们也没闲着,他们在村里跑来跑去,帮忙传递工具、跑腿买东西。他们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,为节日的筹备增添了一份活力。他们虽然年纪小,但却十分懂事,知道自己能为节日出一份力,感到无比自豪。
在这个节日前的忙碌时刻,邻里之间相互关心、相互帮助,大家齐心协力,让整个村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。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,不仅是桃源村的传统美德,更是连接村民们心灵的纽带。
16.6 夜晚的期待与筹备
夜幕降临,繁星点点,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。月光如水,洒在屋顶、树梢和田野上,给村庄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。然而,村民们家中的灯火却依然通明,大家仍在为节日的到来做着最后的筹备。
在老李家,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,讨论着节日活动的细节。客厅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,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。老李坐在主位上,神情庄重地说:“这次过节,咱们的祭祀仪式一定要办得庄重些,这是对祖先的敬重。”儿子小李点头表示赞同:“爸,您说得对,祭祀流程我都记下来了,到时候我来主持。”小李是个孝顺的孩子,对家族的传统十分重视,他认真地研究了祭祀仪式的每一个环节,希望能将这份传统传承下去。
女儿小丽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咱们在村里的广场上举办庆祝活动怎么样?那里地方大,能容纳很多人。”小丽性格活泼开朗,喜欢热闹,她希望能为节日增添更多的欢乐氛围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,气氛热烈而融洽。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的意见,共同为节日的筹备出谋划策。
一旁,小李的妻子正在绘制装饰草图。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,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。她拿着画笔,在纸上认真地勾勒着,脑海中构思着各种装饰方案。不一会儿,一幅精美的草图就出现在纸上。草图上,广场上挂满了五彩的灯笼,灯笼的光芒在夜空中闪烁,宛如繁星坠落人间;周围摆放着鲜花和绿植,鲜花盛开,争奇斗艳,为广场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;舞台上布置着精美的背景,背景上绘制着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案,充满了节日的氛围。
在另一个角落,几个年轻人正在排练节目。他们准备在节日庆祝活动上表演一段舞蹈,为大家增添欢乐。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,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,动作从生疏逐渐变得熟练,表情也越来越自信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,仿佛在诉说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
夜深了,村民们依然沉浸在节日的筹备中。他们满怀期待,憧憬着节日的欢乐与美好。在这忙碌的夜晚,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,这种期待如同夜空中的星星,照亮了整个村庄,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